张謇与江谦的师生情缘
”
在婺源佛光寺,有一幅张绪武先生的题字。张绪武先生历任多个领导职务,现任南通大学名誉校长,是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嫡孙。
南通和婺源相隔千里,他为何要为婺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题字?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渊源?
一
拨开历史的面纱,张謇与婺源人江谦三十年的深厚师生情谊可谓“高山流水,得遇知音”,让人感动不已。三十年间,他们意气相投、坦诚相待、无私合作,共同推进了江苏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是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的创立者,通州师范学校与南洋公学师范院、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曾被世人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端的三大源头。
江谦是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曾担任近代江苏省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首任校长。
据记载,江谦自幼聪颖,更兼家学渊源,五岁即能读书;九岁熟四书、通义理;十三岁毕五经、工诗文;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十九岁乡试于南京,文多首选,但因稿末多字,不得弥封,遂不获举。
当时,江谦深感所学不足,加上父亲中年离世,于是往崇明投靠伯父,入学当时由张謇任山长的瀛洲书院,几番周折后正式拜于张謇门下。张謇见其“进止温而恭,察其业,颇窥三代两汉文书,与人语,辞顺而气下,益发爱重之”。
1897年,江谦为庆贺祖母七十大寿,恳请恩师张謇撰写寿文。张謇认为江谦孝心可嘉、孺子可教,欣然赐序,视江谦为得意弟子、可造之材。
张謇为江谦祖母70大寿撰文。来源:《南通禹稷寺建寺九十周年暨首届江谦学术研讨会纪念集》
二
作为从江西婺源走出去的教育人才,江谦的人生就像是一部近代教育史。
江谦身处的年代,新旧教育体制和新旧教育思想还处于激烈的矛盾和斗争之中。然而,江谦勇于冲破藩篱,敢为人先,逐步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行蔡元培先生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种教育平衡发展的方针,取得了卓越成绩。
江谦不仅教育有方,还精于研究,在多领域皆有建树。
众所周知,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人文交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谦就是我国“国语运动”的先驱。
如今,南京大学举行校内重大活动时,都会演唱由江谦作词、李叔同作曲的那首气势磅礴、内涵丰富的校歌。
百年校歌,见证历史;“曰知、曰仁、曰勇”,声振寰宇。
由江谦作词、李叔同作曲的《南京大学校歌》。来源:《南通禹稷寺建寺九十周年暨首届江谦学术研讨会纪念集》
三
张謇先生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事业时说:“纱油诸厂,昔恃一友,今恃一兄;开垦、兴学,此恃一弟子,彼亦一弟子。”他说的“一友”指沈敬夫,是大生纱厂创业阶段的功臣;“一兄”是他三哥张詧,是张謇事业最得力的助手;“此一弟子”是通海垦牧事业的元勋江知源;“彼一弟子”即创立通州师范学校的得力助手和实际主持者江谦。
江谦生前足迹遍及婺源、南京、上海、南通、杭州等地,不仅教育界千古留名,也在坊间留下了不少佳话。他的书法古朴遒劲,他的讲演深入人心,他的诗作脍炙人口,他的佛说堪称经典……
21年前,张謇嫡孙张绪武曾携夫人来到江湾村,与江谦嫡孙江宏达合影留念。2022年中秋节前夕,为纪念婺源佛光寺发起人江谦逝世80周年,张绪武特为“佛光寺”题字。
回忆一段往事,延续一段善缘,穿越历史的云烟,张謇与江谦的师生情缘粲然生辉。